稻瘟病流行年份一般减产10—20%,严重的可达50%,甚至绝收。该病的防治必须以“预防为主,综合防治”的植保方针,以农业防治为基础,因地制宜地运用化学等防治措施,实现节本增效和可持续控制。
(一)适宜区域
适宜在我市水稻种植主产区推广应用,防治效果可达85%。
(二)主要技术
1.农业防治技术
(1)因地制宜选用抗病良种。因地制宜选用抗病良种是防治稻瘟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,也是综合防治的关键。
(2)合理布局,保持品种抗病性。搞好品种合理布局,避免品种单一化种植是防治水稻稻瘟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。因此,在调整品种结构时,既要考虑优质、高效,也要考虑创造不利于水稻病虫害发生的生境。要避免单一品种大面积连片和多年同地种植,特别要重视优质米品种的合理搭配,保持品种抗病性。
(3)提高栽培水平,增强植株抗病能力。合理密植,科学管水、施肥,提高栽培技术水平是降低稻瘟病发生危害程度的有效办法。因此,在施肥上要坚持底肥足,追肥早,巧补穗肥,多施农家肥,节氮、增钾的原则,防止集中偏施、迟施氮肥;在管水上,坚持湿润灌溉、干干湿湿的原则,并适时进行晒田,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,减轻发病。
2.化学防治技术。化学防治要选准施药适期,狠抓重点。总体策略为早抓叶瘟,狠治穗瘟。在播种期进行种子处理,控制苗瘟;特别注意喷药保护感病品种和处于易感期的稻田,在叶瘟发生初期应及早施药控制发病中心,并对周围稻株或稻田施药保护,但施药重点应放在预防危害性大的穗颈瘟上,因穗期发病的菌源主要来自叶瘟,所以应在控制叶瘟大流行的基础上,于孕穗末期、始穗期和齐穗期各施药一次。如果气候条件有利于病原菌形成和侵染,在灌浆期再施药一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