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峡红鮰又叫昭君鮰,是从鲶科鱼类变异品种中改良选育而成的一种集观赏、美食于一体的珍贵鱼类。它具备抗逆性强、适应性广、易养易繁、产量高、投资少、效益好等特点。主要营养指标比珍贵淡水养殖品种高5%左右,其习惯温驯,喜在阴暗环境下摄食,属底栖鱼类。适温领域为0℃—38℃,最适生长温度18℃—30℃,pH值为6。5—8。5。杂食性,既吃底栖生物、水生昆虫、枝角类、无节幼体等动物性饲料,又吃人工配合饲料。鱼苗在5—6厘米以前主要摄食浮游动物,如轮虫、枝角类、桡足类、摇蚊幼虫等;10厘米以后到成鱼阶段主要食配合饲料和有机碎屑等。饲料蛋白质含量为27%—38%,能适应其不同生长阶段的消化吸收。
一、成鱼养殖
1、池塘养殖。要选择排灌水便捷,面积3亩以上、水深2米左右的池塘,每6亩配增氧机一台,每亩投放10厘米以上鱼种1000—1300尾,搭配鲢、鳙鱼200—300尾。投喂的饲料以粗蛋白含量为27%—30%左右的颗粒饲料为宜,日投喂量通常为鱼体重的1%—2。5%,具体还要依据气象变革、水温及鱼的摄食情况机动变动,每天投喂2次。要经常巡塘、换水,避免缺氧,每15天用50×10—6生石灰全池倾泻1次。
2、网箱养殖。要选择交通便捷、水面广阔、通风向阳、水深4米以上、溶氧充分的大水面设置网箱,网箱规格为3米×4米×2。5米,依据鱼体大小选择2、3、4厘米的网目。每箱投放3000—4000尾鱼苗,投喂的饲料以粗蛋白含量为30%左右的颗粒饲料为主,日投饲量通常为鱼体重的2%左右,每天上午8时和下午5时后,以间隔10小时投喂2次为宜,养殖进程中要依据鱼的生长情况及时分规格饲养。
二、鱼病防治
要做到无病先防,有病早治。鱼种入池入箱前用3%的食盐水浸洗消毒,入箱入池后按期用漂白粉、生石灰倾泻。每月投喂药饵1次,防病药物可用土霉素。要留意及时防治小瓜虫病,此病多发生于鱼种阶段,损害大且死亡快,可用5—7×10—6灭虫灵浸洗,此为较有效的防治方法。肠道败血症发生于养殖全进程,病鱼在水中呈僵滞状、抽搐性游动,腹部膨大,直肠红肿,肠内充斥红色粘液,停滞摄食。该病以板蓝根、穿心莲、黄柏、黄芩等中草药组成的复方制剂治疗效果佳,若饲养进程把其作为饲料添加剂则能更有效地预防此病发生。同时按说明使用强氯精,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