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坚持因地种植,严格选地整地
魔芋对光、热、水、肥等条件要求较严,必须坚持适地适土、因地种植。我县海拔1500至1800米的地区为最适宜种植区。要选择土厚地肥、土质疏松、排水良好的微酸性至中性(pH6.5—7)土壤,以含少量砾石的壤土、轻壤士、气泡土的缓坡地最适宜种植魔芋。魔芋地播种前,要尽早探挖炕地,清除土壤中的石块、杂草和残膜等。
二、备足种芋、做好种芋消毒处理
发展魔芋生产,首先要发展种芋生产,备足种芋。做到种芋消毒处理,种粪隔离,适时药剂防治,及时铲除病株。
发展种芋生产就是要坚持种芋就地自己繁殖,以芋农自繁为主。乡村县区调剂为辅,新发展户必须先发展种芋,老种植户要配套相应的种芋面积。提高种芋质量和安全性。种子用与大田面积比一般为1:3。
种芋消毒处理就是从源头消灭种芋上的病菌。首先是晒种,播种前将种芋摊晒2天。其次是浸种,就是于晴天上午用500ppm的硫酸链霉素溶液浸种30分钟,捞出晒干后立即播种;或用灶灰(木灰)拌种,晒干后播种。有条件的地方应将晒种、浸种后的种芋实行育苗催芽后移栽到大田的方法,有利魔芋全苗、齐苗,夺取高产。
播种时种芋与肥料相互隔离,不可直接接触。采用先开播种沟放种,盖好土后再放粪的办法,确保魔芋安全出苗。在魔芋出苗后发病前喷施农用链霉素或猛克菌作为预防性的保护药。田间一旦出现病株,选晴天露水干后将病株连根部和窝里泥土挖起深埋远离耕地的地方,并用石灰消毒。切忌不能把病株带回家作生饲料喂猪或随意乱丢,造成人为传播。这是控制病害蔓延最有效的办法之一。
三、掌握需肥特点,坚持科学施肥
魔芋是需要肥量大的忌氯块茎作物,具有喜肥怕瘦、喜钾怕氯的特点,所需钾肥最多,其次为氮肥,再次为磷肥和钙、锌、镁、锰等微量元素。因此,必须坚持以底肥为主,重施农家肥的原则。
底肥:土壤肥力较低的魔芋地,每亩施垫圈肥、优质土杂粪、草皮火粪等农家肥2000千克以上。底肥中,根据土壤养分状况施用生物钾肥2—4斤,适量施用尿素和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等肥料。施肥方法:农家肥可结合耖地、翻耕入土层中,也可在播种时进行沟施或穴施,施后盖一薄层土再播种,火粪以作盖种肥为佳;化肥不能和芋种直接接触,应拌入农家肥中施用。
施肥中,要严禁施用带病残体(带有魔芋病源的枝叶、禾杆、块茎等)的农家肥和鸡屎粪及含氯元素的化肥;同时不可多施氮素化肥。大量施用农家肥,尽量少施化肥,不仅有利培肥地力、改良土壤,而且能使魔芋生长稳健壮实,增强抗病能力。
追肥:第一次追苗肥,在魔芋出苗达80%左右时,底肥不足的要重施苗肥,亩用人粪尿20—30担兑水40担浇施;底肥较足的,亩用尿素5斤左右和人粪尿5担兑水浇施。第二次当追肥,于6月底至7月初,用垫圈肥或火粪等优质农家肥混拌尿素6—8斤和硫酸钾15—20斤微于厢面,结合进行浅培土。第三次追施块茎膨大肥,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,亩用硫酸钾20—30斤,穴施盖土(追肥的硫酸钾总用量以每亩50斤为宜);并于8—9月进行叶面喷施0.2%的磷酸二氢钾溶液2—3次。
四、加强田间管理,及时防治病害
(一)落实草覆盖。魔芋草覆盖具有保墒保肥、防旱调温、灭草护土、减轻病害、改良土壤等综合效应,对改善土壤水、肥、气、热条件,促进块茎膨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,也是预防魔芋病害的重要措施之一。因此,应全面落实草覆盖栽培技术。魔芋播后,要大力收集各种作物禾杆、角果壳、枯叶等覆盖物,长的最好铡碎、均匀、平实、严密地撒盖于魔芋地面,达到“草不成砣、地不露白”的标准,一般每亩需用覆盖物2000斤左右,9月份后,注意去掉未腐烂的覆盖物。
(二)排渍防旱。魔芋既怕积水、又怕干旱,管理中注意及时清沟排水,做到雨停水干,严防渍害发病;如遇干旱,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抗旱保墒,抗早时不能串灌漫灌,只能浇足水,保好墒。有条件进行喷灌的则更好。
(三)防治病害。坚持在抓好盖草和排渍等措施的基础上,及时进行药剂防治,分别于6月下旬、7月上旬和中旬防治三次,用硫酸链霉素400ppm的溶液或用百菌清、百菌通等药液进行灌根或喷雾,以利防治魔芋软腐病和白绢病。同时要注意及时清除病株,田管中若发现病株,应及时带块茎整株清除,并用新鲜石灰粉或灶灰进行病株土壤消毒,再进行施药防治。此外,还应注意防治传播病菌的昆虫;对危害魔芋的金龟子幼虫—蛴螬(即白土蚕),在整地、田管和收挖过程中,随时发现立即杀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