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,化肥在农业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,但化肥的利用率却不高。据有关资料介绍:每年通过挥发、反硝化、淋失等途径损失的化学氮多达1200~1400万吨,现有复合肥中的磷在进入土壤后,大约35~40天左右有效性即下降80%,造成资源浪费,污染环境。提高化肥利用率,不但能减少农民投入,而且符合"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、环境友好型社会"的要求,对建设生态文明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。
化肥利用率受土壤,种植的作物品种、种植技术,化肥的品种、数量、质量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。经过众多农业科学工作者的努力,在提高化肥利用率方面已取得了丰硕成果,目前最关键的问题是要采取有效措施,重视推广应用。
1 大力推广配方施肥技术,实施平衡施肥
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、土壤测试结果以及肥料的利用率,调整氮、磷、钾和中微量元素的合理用量和比例,使作物得到全面合理的养分供应,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物的增产潜力、提高经济效益。
目前,推广配方施肥技术,最关键的是要引导农民群众施肥观念的转变,促使农民树立起科学合理的施肥意识。要动员各方力量,引导企业积极参与,通过宣传、培训以及示范等,带动广大农民接受和自觉参与配方施肥,努力扩大实施范围,造福广大农民。
2 注重技术创新发展新型高效肥料,提高化肥利用率
近几年来,新型高效肥料品种不断涌现,并逐步实现产业化。如:缓控释肥,通过利用控制肥料养分释放速度技术,可使肥料的利用率提高15%~35%;生态肥,利用活性菌固氮、解磷、解钾的作用以提高化肥利用率,可替代10%~30%的化肥;控释复合肥,通过固定化肥营养元素、减少养分流失以提高利用率等;这些新型化肥以提高利用率而引领着肥料发展方向。对新型高效肥料来说,关键是要尽快让农民认知和接受,大面积推广应用。
3 推广提高化肥利用率的农业技术,减少农民投入
3.1 因肥施用。碳酸氢铵和硫酸铵等铵态氮肥应深施(开沟或穴施,深度2寸左右)后盖土;尿素应深施,若不便深施,可顺垄撒施后结合中耕,使肥土相融两三天后再浇水;过磷酸钙、重过磷酸钙应环绕作物根系穴施或开沟施;硫酸钾做基肥要深施;氯化钾一般不做追肥,做基肥时避免在忌氯作物上直接施用,可提前3~5天施用。磷酸二铵、磷酸一铵及少量三元复合肥可以开沟施后覆土,隔两、三天后少量浇一次水为宜。
3.2 因土施肥。在沙性土壤中,磷肥全部用做底肥,氮肥应一半做基肥,改变传统陋习甜瓜获高产另一半在作物生育期分2~3次追施,浇水量不宜过大,避免大水漫灌造成漏肥。较黏的土壤,有浇水条件的可将磷肥及2/3左右氮肥底施,1/3氮肥分1~2次追施,无浇水条件的旱地,氮磷肥全部底施。壤质土施肥应前后均匀,既要施足底肥保证作物前期有足够的肥料供应,又要及时追肥,避免后期脱肥。在高肥力土壤上,应适当控制氮肥用量,氮肥宜早施并适当增加磷、钾肥用量。
3.3 因作物施肥。小麦的氮临界期在分蘖至幼穗分化期,磷临界期在分蘖期。玉米的氮临界期在穗分化期,磷临界期在3~5叶期。棉花氮磷临界期均在现蕾初期前后。在作物营养的最大效率期内,作物对某一种或几种养分的需求量最多,此时施用化肥最能发挥其增产潜力。如小麦施氮肥的最大效率期在拔节至抽穗期,玉米在喇叭口至抽雄期。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、水稻对氮、磷、钾的需求量都较大,而豆类、油菜对磷元素比较敏感,薯类、花生、烟草等对钾元素较敏感。农作物对其敏感的元素吸收利用率较高。
3.4 与有机肥配合施用。有机肥中除含有氮、磷、钾和各种中微量元素以外,还含有大量的有益微生物和有机胶体,具有改土保肥等重要作用,可弥补单施化肥所造成的养分单一、易被土壤固定和易淋失等缺点,化肥损失少,有利提高化肥利用率。
3.5 适量施用。氮肥施用过量,作物徒生旺长,植株脆生,抗病及抗倒伏能力降低,至贪青晚熟,籽粒苍秕,产品品质下降。磷肥施用过量,会缩短生长期,过早熟化。过磷酸钙用量过大,会降低土壤中锌、铁等元素的供应。
3.6 搞好配合施用。各种养分都有不同的作用,不可互相代替。当缺少某种养分时,尽管其它养分充足,作物生长仍会受到影响。因此,在用肥时,要注意各种肥料的配合,使各养分在发挥各自功能的同时,互相作用,共同促进作物生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