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量来源
对一般土壤来说,太阳辐射能是其热量的主要来源,生物热量与地热只是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。
太阳的辐射能
土壤吸收的热量首先决定于到达地球的有效太阳辐射能的数量。在相对少云干旱区,有75%的太阳辐射能可以到达地面。与此相反,在多云湿润区,只有35% ~ 40%的太阳辐射能到达地面。大概只有5% ~ 15%的净辐射在土壤及植被中以热能储存起来。任何特殊地点的太阳辐射能主要决定于气候。但是进入土壤的能量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,如颜色、坡度、植被。众所周知,暗色土壤要比浅色土壤吸收更多的热能,并且红色和黄色的土壤要比白色土壤的温度上升的快,但是这种情况并不含有暗色土壤总是温暖一些的意思。因为暗色土壤通常有机质含量高而且保持着大量水分,水分本身也要升温和蒸发,所以实际情况正好相反。
生物热
微生物分解有机质的过程是放热过程,释放出的热量,一部分被生物用来作为进行同化作用的能源,而大部分用来提高土温。一般来说细菌对于热量的利用系数(指微生物同化的能量占有机物质转化总能量的百分数)很少超过50%,无机营养型的细菌则更低,可见,微生物分解有机物在提高土温上有一定的作用,但是,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一般不多,故其作用有限。
地球内热
地球内部也向地表传热。因为地壳导热能力很差,每平方厘米地面全年从地球内部获得的热量总共也不过54卡,比太阳常数小十余万倍。从地层的20 m深处往下,深入20 ~ 40 m(平均为33 m),温度才能增加1 ℃,所以与太阳辐射能相比,地球热对土壤温度的影响很小。但是,在地热带,如温泉附近,这一因素则不可忽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