阴雨天气后,往往是病害最容易发生的时期,这是为什么呢?从病原三角即病原、寄主、环境三个方面分析,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如下:
风雨传播了病原物。
风雨是传播病原物的重要途径。病原物可以借助风传播到数百数千米甚至更远的地方。据证实,一个新小麦秆锈病小种的病原孢子,随气流从澳大利亚传播至2000千米以外的新西兰,造成当地小麦受害,由此可见病原物随风传播距离之远。飘浮在高空中的大量病原孢子,会随雨水降落下来,造成无病区作物发病。
阴雨天降低了植株抗性。
这是因为:首先,阴雨天光照弱,光合速率慢,植株缺乏光合有机营养,而植株的抗病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光合产物是否充足。其次,降雨会造成植株的机械伤口,病原物更容易侵入,故阴雨天后常造成病害的暴发流行。再次,雨水降落时容易板结土壤,透气性更恶化。
阴雨天气空气湿度大,创造了有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。
绝大多数病原物侵入时,都有一个最适宜的湿度条件。只有在最适湿度条件下,病原物的传播、侵染才最为快速,才能够造成病害暴发。棚室内发生的多数病害,都是适宜在高湿度环境下发生的。降雨增加了空气湿度,创造了有利于病原物传播、侵染、发病,却不利于植株抗性提高的条件,故雨后病害容易暴发。所以防病药物要在雨前雨后都喷。